在留美讀研的選校選專業環節,兼顧職業前景與 “錢景” 是核心訴求。即便經濟環境存在波動,金融工程、會計學、商業分析、數據科學、計算機這五大專業仍憑借高抗風險能力,成為眾多留學生的優先選擇。以下從專業特點、院校表現、申請要求三方面展開詳細解析,為選專業提供參考:
從2025 年 QuantNet 排名來看,頂尖項目的就業表現十分亮眼:

申請方面,該專業更偏好數理基礎扎實的理工背景學生;若本科非數理相關專業,或自認為數理基礎薄弱,建議補充微積分、線性代數、概率論、測度論、數理統計、數值方法、C++ 編程、算法與數據結構等課程,提升背景適配度。
會計學是商科領域的傳統熱門專業,憑借廣泛的就業需求,長期保持較高的申請熱度。美國的會計碩士項目多開設在商學院,學制通常為 9 個月,課程分為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兩部分,核心目標是培養應用型高級會計人才。在 U.S. News 全美綜合排名 Top100 的院校中,約 70 所開設了會計專業,部分項目還獲得 STEM 認證,進一步提升了留學生的就業優勢與留美可能性,但也正因前景可觀,申請競爭十分激烈。
申請時需注意,會計碩士(MSA)雖面向非會計專業學生開放,但對背景有明確要求:本科專業需為金融、管理等與會計相關的領域,或需提前修讀會計類先修課程。不同院校對先修課的具體內容(如財務會計、管理會計等)和完成時間要求不同,需提前查看目標院校的項目官網,確保背景符合要求。
商業分析曾是留學圈的 “網紅專業”,如今已逐漸從流量導向轉向實用導向。盡管近年就業率略有下滑,但薪資仍保持強勁競爭力,是留美讀研的熱門選項之一。該專業多被設置為商學院的 STEM 項目,學制 10-18 個月,課程設計以就業為核心,注重實踐應用與行業適配。在 U.S. News 全美綜合排名 Top100 的院校中,約 60 所開設了商業分析及相關專業,畢業生主流去向為科技大廠、金融機構,部分學生還會進入生物醫藥、咨詢等領域,職業選擇較為多元。
申請該專業需重點準備三類先修課程:數學類(含統計)需包含兩學期微積分、線性代數、概率與統計,且需在成績單中體現;計算機類需掌握 JAVA、SAS、MATLAB、R 或 Python,若本科未修相關課程,可通過實踐項目等方式證明能力;金融、經濟學類課程非強制要求,但修讀宏微觀經濟學、固定收益證券、公司金融、國際金融、投資學等課程,能為申請加分,體現對行業的理解。
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,數據科學專業的熱度逐年攀升,甚至超過計算機科學,成為美國最熱門的研究生課程之一。該專業融合了統計學、數學、計算機技術、人工智能、機器學習、數據庫、模式識別、可視化技術等多學科知識,核心是通過數據挖掘與分析解決實際問題,就業領域覆蓋科技、金融、醫療、互聯網、零售等多個行業,職業適配性極強。同時,數據科學的申請包容性較高,交叉學科背景的學生也能嘗試,因此成為眾多院校的 “熱門吸金專業”,申請數量持續增長。
申請要求上,計算機相關專業背景、修過統計或應用數學課程的學生,以及量化背景較強的商科學生更具優勢;此外,需具備優秀的計算能力,至少精通一種計算機語言,若有量化相關的科研經歷或實習經歷,能大幅提升申請競爭力。
計算機專業是留美讀研的 “常青樹”,美國絕大部分院校均有開設,且細分為計算機科學(CS)與計算機工程(CE)兩大方向,雖有交集,但側重不同,需結合興趣與職業規劃選擇。
計算機科學聚焦計算機基礎理論、算法設計及應用程序開發,既研究硬件結構,也深入探索通過程序與算法解決實際問題,核心領域包括人工智能、數據結構、機器學習、計算機視覺、自然語言處理等,適合喜歡分析問題、熱衷技術創新與方案設計的學生;
計算機工程則更側重計算機技術在硬件與電子設備中的應用,聚焦系統設計、實現與優化,而非純理論研究,核心領域涵蓋硬件架構、網絡通信、嵌入式系統、計算機安全、高性能計算等,適合對電子技術、硬件開發感興趣,希望從事工程化實踐的學生。
申請時,成績方面需注意:多數院校要求 GPA 不低于3.0/4.0,Top50 院校的項目建議 GPA 達到3.4/4.0 以上;GRE 成績是重要篩選依據,部分名校可能不強制要求,但高分能顯著提升競爭力。先修課需覆蓋 C/C++、Java、Python、data structure、algorithm)、computer network、operation system,確保具備扎實的技術基礎。
幾何留學APP
2403個學校
11393個專業
3516個錄取案例
8697份錄取報告